苏州市吴中区胥江实验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(2023——2024学年第二学期)
吴中区胥江实验小学德育工作计划
2023——2024学年第二学期
一、指导思想
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以“立德树人”为根本任务,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。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培养具有责任感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二、工作目标
1.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加强爱国主义教育,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;
2.认真落实德育处相关工作职责,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“全员育人”的意识;
3.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,进一步强化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,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;
4.完善各项制度,重视和加强班主任的业务培训,加快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,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;
5.夯实德育阵地建设,利用好校园电视台、宣传橱窗、教室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,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。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,全力打造团结、奋进、活泼、具有浓厚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的校园;
6.进一步做好家长学校工作,推进家委会工作进展。
三、主要工作:
(一)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
发挥校园电视台、校园宣传橱窗及班级板报等文化阵地的宣传功能,不断厚实学校文化底蕴,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。
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。利用“植树”、“清明节”、“劳动节”等重要纪念日,开展班队活动、讲故事、演讲、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,寓教于乐,陶冶情操。
加强常规活动建设。继续推进校级主题班队活动展示,组织全体班主任观摩学习,引导班主任利用好晨会、班会等德育教育的重要时间,浸润学生的品行。本学期,还将开展金色舞台展演,组织大队委换届,开展好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等,以常规促发展,探索系统化、规律化、高效化的常规活动模式。
(二)继续加强“八礼四仪”教育
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点,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。上一学年,德育处重点对“八礼”的“餐饮之礼”和“行走之礼”进行了强化训练,对学生用餐、路队都有具体的要求,每天有学生服务队员对各班的路队与用餐情况进行巡视打分,但在反馈、评比上没有及时把每天的评分结果向班主任汇报,导致学生用餐、路队行进时有波动。本学期,德育处要在检查、反馈、评比、表彰上做到及时、定期,鼓励先进,鞭策提升。本学期,要继续以“好习惯胥小星”争章积分活动为抓手,进一步巩固训练“用餐之礼”、“行走之礼”,班主任要根据双周计划中德育处确定的训练重点,高标准、低起点、严要求,从细节入手,注重训练的方法和过程。做到有布置、有检查、有反馈,有跟踪,有实效。
(三)多渠道提高学科德育渗透功能
充分利用班队会课、心理课,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、身心健康教育。各班主任利用班队活动时间,开展主题鲜明、积极向上的班队活动。依据本班学生特点,各班认真研究班队活动设置,制定班队活动计划,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,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素质。
加强学科德育研讨活动,大力倡导“德育为先”的教育理念,全体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每一节课当中,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、道德养成教育。
(四)加强师德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
建设一支“师德高尚、业务精良、方法灵活”的德育工作队伍。充分认识德育为首的含义,要树立全员育人意识,形成人人、事事、时时、处处育人的浓厚氛围。班主任工作要着眼于细、活,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,要在班级管理过程逐步树立“没有完成时,只有进行时”的理念,永远追求完美。不断充实自己的经验,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。
确立“全员育人”的观念。通过学习,认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,事事、处处都能育人。继续深化举行“ 四有”好教师活动,提升师德修养。让学校的每一位人员意识到自己的育人任务,切实承担自己的职责。
继续落实并调整学校班主任考评细则,进一步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。认真贯彻落实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》,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;以优秀德育工作者、优秀班主任等评选工作为抓手,树立标杆,提升素质。
(五)加强心理健康教育
要继续以心理健康教育月、心理辅导课观摩等活动为载体,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与研究,引导更多的教师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。要进一步做好特殊心理学生的建档工作,并有计划、有目的的这部分学生进行疏导教育。学校心理咨询室按时开放,心理健康教师要及时做好心困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。同时,邀请专家来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,并开展心理健康周,有计划的进行辅导。结合学生需求,在底楼设置学生心语信箱,并安排人员进行定时收取并回复。
(六)构建家、校、社会三维德育网洛
重视家庭、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,成立家长委员会。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开展多种实践活动,激发学生爱祖国、爱家乡的道德情感。
定期召开家长会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。定期做好家访工作,和家长一起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。通过适当的渠道沟通学生在校及在家情况,落实常规要求,使学生在教师、家长的指导下,能够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进。利用社区教育的资源,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素质教育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